諮商專欄

文/陳姿曄臨床心理師/性諮商師


猶記,曾經在朋友圈,傳來一篇文章,滿五歲的孩子千萬不要再和大人一起洗澡了!!而我們家大女兒日前剛過完五歲生日。前幾天,在時間充裕下,我們全家再度親子共浴。

兩個女兒與爸爸在浴缸中遊戲,我則坐在地板上,獨享蓮彭頭的熱水沖在肌膚上的暖感,熱氣在我身上漫漫暈開。
徜徉在浴缸中的父女三人,有時女兒幫爸爸洗身體,有時當理髮設計師幫忙爸爸客人洗頭,有時開商店當老闆賣點心,浴缸熱鬧的不得了。

自然而然的身體靠近,大女兒好奇爸爸的陰莖,觀察碰觸,問著說,「爸爸的雞雞,前面有洞,有時雞雞還會不見耶?」

以我對先生的了解,他已充份理解孩子是好奇探索,身經百戰,能不為所動,感覺也自在放鬆,但我仍以眼神交會確定一下他的感受。

我一面輕鬆自在的介紹爸爸的生殖器官,先生也加入補充,他的身體他最懂,而我們話都還沒講完,女兒自己補充,「媽媽,喔~我知道,那個是……」。
一溜煙,孩子又繼續其他的浴缸遊戲場,呼喊著,「誰要喝果汁啊,今天生意很好,只剩一杯啊,是很特別的草莓芭樂星星太陽果汁,別家沒有的喔。」
(日常中,可以吸引孩子目光的事物實在太多了~~)

孩子的爸說,「還是有感覺耶,真的不是腦袋可以控制的。」
我說,「我懂!」。
繼續融入女兒們的遊戲場。

先前身邊友人經常討論共浴的話題,你也曾困惑過嗎?想要一起洗,又擔心著?家長需要認識一下,關於孩子的發展,關於自己的狀態,以做出最合專屬你們家中的共浴決定。



素材/日常性素材:
共浴的場景,這是一個性教育的現場,從中可以認識大人小孩的身體,觀察大人的身體,知道自己未來的模樣,也得知了男女的差異。更重要的是,那是學到對於身體自在與接納的態度。

記得,共浴,是一個機會性教育的現場,但這不是唯一的性教育現場。我們還可以透過更多場景或方式,幫助孩子認識身體,例如,繪本等媒材。

鏡面/大人回應力:
安頓反應:孩子的爸喜歡泡澡,在孩子面前裸露是自在的。雖然,我也喜歡泡澡,但我不喜歡擁擠的感覺,所以,我坐在地板上以熱水沖著身體,對我來說是最舒服的。
倘若,你與孩子共浴時,對於孩子觀察你的身體仔細入微,讓你感到不自在,那麼這感覺也是正常的,記得照顧自己的感覺,穿著衣服,依舊可以陪著孩子洗澡,那麼是以大人最自在展現的方式陪伴著,共創親子同在的感覺。
這是在此空間中,對於身體的展現,我們都在自己舒適的位置。
是故,我身邊也不乏認同性教育,但仍舊穿著衣服幫孩子洗澡的友人啊!

界線反應:任何人不喜歡被碰觸或靠近的感受,你都得停下來。
不只是陰莖,身體任何部位都是。
也可能是手足決定不想一起洗澡,也可能是大人覺得孩子太大了,不想再被觀察入微,也可能是小孩更大了,想要有自己的隱私,都可以提出不想共浴的需求,我們都允許接納與尊重他人的感受。
我們都在創造一個人際圈,是允許以自己感覺自在,也不侵犯他人的界線與感受互動著。
這是在生活中示範人際界線,實踐的是在性當中的自主權,任何感覺都要被尊重,而不是強迫。

反思反應:看見孩子的行為,激發你真正的擔憂是什麼呢?可能是缺乏孩子性發展的知識?還是擔憂他人的目光?或是即便我知道孩子發展當中自然而然的好奇探索,但仍不習慣?這些情緒與感受,我也曾經走過。曾經,在孩子生命的初期,女兒碰觸先生的生殖器官,先生也困惑著,好嗎?這感覺怪怪的,我有著性諮商的知識與依附團隊資源,而能與先生有了對話,於是,先生也漸漸對於孩子的好奇探是自在的。

理解自己真正的擔憂或焦慮是重要的,並照顧著自己的感受,這是在性教育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回應孩子的,幫助孩子辨識情緒與感覺,並照顧這個情緒與感受,有時不一定要解決什麼,而是孩子被陪伴了,情緒就會緩緩的平靜下來。而你若能多看見自己的感受,並允許安頓著,那也是我們多認識自己,多愛自己一點的方式,因為,你是透過孩子在反思,這已經是夠好的家長了。

萬花筒/共創關係力:
共浴的場景中,透過大人的回應,讓親子間經驗到,性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好奇,可以提問,大人對於自己身體的自在與接納,孩子內化這個經驗。同時也在練習辨識自己的情緒與感受,在感覺不舒服時,可以提出我不要,而他人可以尊重與接納。我們想保留的是,孩子對於生活當中的好奇,對於困惑的提問,對於求知的欲望,對於身體的感覺,對於感受的表達,對於人際間的溝通等,且知道,我們會是在孩子任何時刻,都願意支撐他的人,感受到依附的愛,我們會陪著一起看見與探索萬花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