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分類: 學員心得分享專區
點擊數: 1884

伴侶性諮商⼯作坊的最後兩天
嘉惠老師帶領學員們層層穿越
穿越價值觀、(性)發展歷程、關係以及性關係
同時,讓每個⼈從反思的歷程中,更清晰地「看⾒」⾃⼰
⽽在看⾒⾃⼰之後
更能體會到,⽣命留下的美麗與哀愁
都是豐厚⽣命的養分

「初戀的甜蜜,究竟是⽀撐彼此走向未來的感情積蓄,還是感傷好景不在的創傷失落?」

也許,上完了課之後,
每個⼈⼼中都有各⾃的答案。


從經驗轉化中看⾒性⼈格結構的樣貌,建構與鍛鍊評估能⼒

⾯對伴侶性議題要怎麼切入?
不同關係/性關係的發展階段要怎麼評估?
嘉惠老師帶領學員們從⼰⾝經驗出發
透過激盪討論
原以為塵封的回憶在討論中᯿新鮮活起來後
才發現每個⼈每段經驗的蜜⽉期
都有其獨特性
彷彿在訴說著
不論是單戀、暗戀、或是不同⽣命階段中遇到的伴侶關係
原來,有好多情緒感受當時沒有被⾃⼰看⾒
沒有被關係理解
從中,嘉惠帶領⼤家進入後設位置思考
將經驗整理出脈絡,將脈絡收攏成評估
當時選擇處理感受的⽅法
底下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性⼈格結構
背後⼜代表有多少的能⼒待建構


如何善⽤「戀愛蜜⽉期」進⾏能⼒建構與(性)⼈格評估

⾯對蜜⽉期特殊的⽣理與⼼理狀態
明明知道與現實不符
卻⼜可能是戀愛裡最璀璨的那⼀段
⾝為助⼈⼯作者在其中
該扮演什麼⾓⾊?
⼀樣回到⼈格、性⼈格評估
以及能⼒建構取向
嘉惠運⽤短講⽰範青春期案例介入
清晰的體驗到我們不需要有標準答案
但可以幫助個案感受中
鍛鍊每個⼈的能⼒與意義


「第⼀次性經驗」隱含著⼤量的資訊:感受、能⼒與⼈格結構

那些關於第⼀次的困惑與半推半就
那些不知道該怎麼感覺
該怎麼表達的時刻
那些其實沒有準備好卻已然發⽣的驚嚇
那些以為準備好卻發現被社會價值觀壓垮的痛苦
不論是女性或是男性
異性戀或是同志、雙性戀
在其中都有著複雜的感受
怎麼準備與⾯對⾃⼰的第⼀次?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
我們才驚訝的發現
原來,第⼀次可以準備?
許多成員在學習的歷程中深深感慨
如果,當時有⼈這樣教過我們就好了
那該是多麼不⼀樣


化危機為轉機——讓「第⼀次性⾏為與蜜⽉期」成為突破性困境的媒材

談了那麼多
⾯對處於性困境的伴侶
第⼀次性⾏為和蜜⽉期真的是討論的᯿點嗎?
該怎麼運⽤?
難道不會成為爭執的媒材與地雷嗎?
嘉惠拿了三個截然不同的案例
讓⼩組激盪、討論運⽤蜜⽉期的功⽤與᯿要性
評估的意義與所能建構的能⼒
原以為只是概念的架構
⾄此逐漸填入每個⼈各⾃的評估᯿點
⽽在嘉惠⽰範了討論的場構
完整地呈現出三個個案的細節後
伴侶性諮商的關係發展評估與能⼒建構
在每⼀個學員腦中
已經長出了立體的骨架
填入了⾎⾁


建構屬於⾃⼰的治療哲學

光是蜜⽉期,我們走了兩天
填了四份不同⾓度、不同層次的題本
在個⼈反思、⽣命回溯、⼩組激盪、後設分析、⼤組回饋與案例
深化中
⼤腦反覆地在被滋養、被榨乾、被喚醒與被᯿建的輪迴中
來回循環
嘉惠執⾏長解析了⾃⼰的⼤腦/治療理論為骨幹
⼀步步帶著我們學習把⾃⼰放入
學習意義化⾃⼰的⽣命經驗
並從中建構出⾃⼰的治療理念與哲學
走了這⼀遭
不僅看個案的視ᰀ勢必改變
看⽣命與看世界的視⾓
似乎也在挪動中


#這些⾊彩繽紛的講義正訴說每⼀段值得被重新理解的經驗
#呂嘉惠能⼒建構取向伴侶性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