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專欄

 bn03

文/劉民仰諮商心理師
文章督導/ 李竹薇 心理師、性諮商師

看完這本書的我,內心溢滿青春時期的情懷,想起青春期的自己總是有許多想不完的疑惑、有許多起起伏伏的心情,有時候對自己是清晰明白;卻也有時候卻是自己怎麼樣也說不清楚,然而這些鮮明的感受隨著不斷地蛻變和成長已模糊淡去,如今看著本書主角大衛敘述自己內心歷程的口吻,我邊閱讀時彷彿再一次地成為青少年,隨著書中文字也一起經驗和探索了許多青澀、紛亂的想法和緊張擔憂的困擾,這樣的閱讀經驗提供我很好的立足點,讓我可以更理解青少年的樣態和他們內心裡的煩憂……

一、少男少女的煩惱與憂愁

「整天讀書,然後呢」「長大以後到底要做什麼」、「我長的好不好看」、「誰是我的真心朋友」、「怎麼樣才可以對自己有信心」、「好想要有男/女朋友」、「爸媽是不是比較疼兄弟姊妹」等這些心裡話是青少年大腦常出現的OS,也是成長時面對到的擔憂、迷惘、困惑、渴望和期待。本書的主角大衛,用回憶的方式述說他的青少年時期,內容描述許多青少年的煩惱、歡樂與哀愁,我相信許多青少年閱讀起來會心有同感,甚至引起很深的共鳴。

 

青春期階段會開始對人際、性別、愛情、友情和親情各方面有大量的情緒、感受,以及不確定的困惑、想法,透過書中的故事情節陳述,青少年能一邊循序漸進地引領自己思考,進一步開始接觸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以「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進行自我對話,開始練習從生活中不同的主題開始嘗試認識自己。這一方面讓讀者對青春期所面臨的狀況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方式,協助青少年開啟自我探索的大門。

而透過書裡文字細膩描述主角與其他人物的情緒感受,青少年們也能夠在故事中指認出自己有過的類似經驗,產生「原來是這樣」、「我也會這樣」的想法。有一些青春期孩子們一直以來有的感受、不曾對別人吐露的煩惱,透過閱讀本書,也許能有所頓悟,被深刻同理,或至少讓壓力有所抒發,找到出口。

二、從青少年的角度看世界:他們需要的不是教誨而是尊重

書中許多青春期常見議題的呈現,讓成人不再只是以「教育者」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是真正拉到和青少年相同的視角去貼近他們的世界與他們所遇到的困難與背後的心理狀態。

例如在校園,學生之間產生嚴重的爭執甚至霸凌時,對孩子來說,學校老師與家長連絡,是令人焦慮、害怕和排斥的。但,除了害怕被家長責備或處罰、害怕影響人際關係,更深一層的動力在於,他們內心層面可能對自己彷彿變成要爸爸媽媽打電話給老師,要爸爸媽媽保護自己的小男孩、小女孩,覺得氣惱、無奈。這使內心正在面臨獨立和自主、建立自尊和自信的青少年因此產生負向的自我概念,這是我們在處理時可以留意的部分。

再以書中所提到的人際問題為例,成年人面對青少年的人際煩惱時,常常會說:「沒關係,朋友不用多,有幾個真心的就好了」、「他不理你的話,你就找其他人,不要理他就好了」、「有時間想這麼多,還不趕快讀書」。

成人常針對著問題和事件給予建議,卻沒留意到如同書中所說,對青少年來說,即便是有固定的朋友,心裡還是企盼著獲得其他同儕的接納,特別是幾個比較漂亮或帥氣受歡迎的異性青睞。實情是一個層面的滿足是無法取代另一層面的失落,不是有朋友就代表他們覺得自己很好或已經足夠,他們更想要的是自己像是耀眼的風雲人物一樣,可以獲取所有人欣賞和肯定的目光。青少年面對煩惱憂愁和困境時,需要的不是年長者的教誨,而是平視對待的理解。

事實上,書中還有許多豐富的內容值得大家去翻閱、細讀和體會,相信每個人依著自己的經驗和視角,閱讀起來都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感受到不一樣的世界。

三、青春期的孩子,是珍寶

        青春期是最具潛力也是情感最豐沛的時候,青少年可能在不知道方向、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以及不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情緒之下,在衝動、迷惘、挫折、不被理解等中受傷,此時除了身邊人們給予關心和情感關懷之外,透過閱讀適合的書籍增加知識,也是幫助他們培養成長力量的方式,期望這本書能陪伴他們經驗成長期的壓力風暴並安全適應學習和生活。

  bn03s               

如何快樂:關於愛、性,與青春的迷惘
How to Be Happy: A Memoir of Love, Sex and Teenage Confusion



作者:大衛‧伯頓  David Burton
譯者:周佳欣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