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專欄

文/李翊平 諮商心理師

      調整呼吸/腹式呼吸,是我們最常聽到與學習過的放鬆技巧之一。在國中輔導課本、憂鬱自助方式教學單張、甚至對抗高山反應的教學中,都一定會提到這個技巧。

     但調整呼吸對之前的我來說,有時沒有辦法真正放鬆,原因之一是有太多不同的呼吸方式,有的說要用鼻吸嘴吐,有的說要鼻吸鼻吐;有的說吐氣一定要比吸氣長,但吸氣吐氣的秒數要一定比例;也有的說要吸到滿,吐到完全吐完…每種說法都不同。當心情煩亂時,發現某個方式無用,就更換另外一種,反而因此更不放鬆;也常常會因為刻意調整呼吸,反而有一種呼吸不順的感覺,當然也就更加的煩躁。

      而在我開始學習生理回饋治療後,才發現,原來並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困惑,有部分以調整呼吸為主要放鬆方式的個案,在進行生理回饋治療中的PPA(生理心理評估)後,會發現生理數值呈現出他在調整呼吸時並沒有真正放鬆,仔細檢視日常生活,其實也發現有時候刻意調整呼吸,反而會讓自己更累。

      調整呼吸絕對是有用的放鬆技巧之一,透過調整成緩而長的穩定呼吸,確實能讓我們身體的副交感神經啟動,提醒我們的身體我們已經不再處於交感神經興奮的備戰狀態,而讓我們的身體與心理可以休息與恢復,但怎樣的呼吸方式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呢?

     關於這一點,我很喜歡生理心理回饋對於”調整呼吸放鬆”所強調的一個觀點:”每個人的身體都有最適合他自己的放鬆呼吸方式,這其實是我們身體本來就會的,只是我們可能因為長期處在不自覺的壓力狀態中,而忘記了這個本能”。

      這個觀點對我來說,有幾個意義:
       1. 我們並不需要去努力符合某一種完美的呼吸模式,因為那個模式可能不一定適合你。
       2. 恢復回我們身體本能的放鬆呼吸狀態,需要一些時間慢慢調整,太快速的讓自己跟隨不屬於自己目前身           體狀態習慣的模式,就是像是一次跨太高的台階,容易挫折,也達不到放鬆的效果。
       3. 了解自己目前的身心狀態,增加自己對於身體的覺察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關於第三點,我個人覺得生理回饋治療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部份的人,可能因為長期處於壓力備戰狀態而不自知,對於自己身體的覺察不一定準確(或甚至長期對於自己身體的狀態沒有感覺),而透過生理回饋儀器的客觀評估,可以讓我們有一個客觀的數值,來覺察自己的生理狀態。當我們覺察了自己目前的狀態,在評估後根據每個人不同情況設計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容易找到自己身體最適合的放鬆呼吸方式。

     我自己的經驗是:當調整到目前自己適合的呼吸方式,會發現這樣的狀態,不只心理上覺得自己放鬆,且其他的生理數值也同時呈現放鬆的狀態,透過儀器發現自己的感覺和生理數值是一致時,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增強。而這份信心,幫助我在平常生活中使用調整呼吸的方式協助自己放鬆時,能同時覺察自己身體與心理的狀態,更容易進入放鬆。

     透過調整呼吸的放鬆方式很多,但如何知道自己在使用的方式是否能真正幫助身體和心理同時放鬆,並且能夠應用在日常生活 ?對我來說,生理回饋治療是我目前覺得最有幫助的方式之一。

text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