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 繪本:威廉的洋娃娃
• 作者: 夏洛特‧佐羅托
• 譯者: 楊清芬
• 出版社:遠流

文/ 陳姿曄 臨床心理師 性諮商師

  
記得,一本繪本「威廉的洋娃娃」,威廉想要有一個洋娃娃,可以抱著它,摟著它,帶它去公園玩,威廉如同爸爸的角色照顧著洋娃娃,但卻糟到哥哥及鄰居嘲笑,爸爸買了籃球,火車玩具給威廉玩,威廉也嘗試也這些玩具,但還是好想要一個洋娃娃,爸爸因威廉是男孩子而無法買給他洋娃娃。故事最後,奶奶支持著威廉,安頓了威廉被嘲笑的感受,買了一個洋娃娃表達對於威廉的認同,同時,也回應了爸爸的擔憂。現實生活中,你願意成為繪本故事中的奶奶,成為孩子的支撐嗎?
  
台灣之光,國際服裝設計師吳季剛,從小喜歡洋娃娃,但在社會傳統價值觀下,經常有男生應該如何展現,女生應該如何展現,所以當時一個男孩喜歡玩洋娃娃,可想而知,大人孩子要承受的心理壓力,吳季剛的父母親,在過程中,歷經請教小兒科醫生,並請教景觀藝術教授,來安頓自己,打破框架,支持孩子,發展天賦。
  
#大人可以做的:安頓情緒、連結資源、支撐差異
面對孩子的性別特質,大人若感到不安時,可能是受到過去的價值觀的影響,也可能是擔憂他人的目光,這些焦慮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卻可能是喚醒我們,重新思惟,重整價值觀,迎向新生命的可能。此時,大人如何安頓自己感受,是極為重要的事,可以透過找資源,擴展對於自己疑慮的新知,或是,透過尋求相關專業人員,理解自己的思惟與憂慮,那麼,對於大人本身而言,是再一次學習新知,擴展自我的歷程。
  
日常生活之中,與孩子共讀繪本,增進親子間的情感,運用繪本的素材,激發更多親子間的對話,擴展孩子對於性別的認識,不再落入二元的思惟,認識個體差異,每個人都可以不同,具備不同的興趣與特質,都值得被愛。孩子所信仰的價值觀,經常來自於大人與社會環境,大人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人,才能成為孩子的幫助。我們練習著不以行為本身論斷一個人,孩子也會跟著從大人的示範中,練習著,理解一個人的本質,透過理解傳遞著愛。
  
#孩子從你身上學習到的:突破困境、接納自己、尊重他人
對孩子而言,增加對於性別的認識,感受到大人自然而然的述說性別特質的不同展現,並非落入二元的對與錯,就如同,我們每個人的飲食喜好口味不同,理解自己與他人不同是自然而然的,而孩子經驗其性別特質被支持著,那麼,在歷程中,孩子能感受到被愛,那是被接納的過程,於是,孩子就能自我接納,面對同儕的性別特質,也能理解這是性別特質的多元展現,自然就能尊重他人,減少因著不理解而帶來嘲笑與傷害。大人舊的價值觀被衝擊,感到不安時,能安頓自己及找資源的過程,更讓孩子看見大人有困惑時,也是不斷的反思與學習,孩子也能從中學習面對困惑的態度。
  
#繪本不只是繪本,繪本帶來生命的對話與價值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穿透行為本身,看見內在本質,其實人是一個有能力者,此繪本故事中,威廉能照顧洋娃娃,而洋娃娃被照顧著,對孩子本身而言,是處於有能感狀態中。日常生活中,孩子在遊戲中照顧著自己的洋娃娃或玩偶,那是在遊戲中滿足了我能感的需求。
或許,此刻的你,可以停頓一下,回想一下,在你工作環境中,人際互動中,伴侶關係中,是否曾經當覺得自己有能力,那是什麼感覺?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棒,很有存在感,很有價值。
那麼,孩子更需要有能感,那是帶給他們安全感的來源之一。
  
此外,你還可以運用繪本引發更多對話,你可能問孩子,「你也想像洋娃娃一樣被抱抱嗎?去公園玩嗎?或是你是洋娃娃,你想要被如何照顧呢?」或是問,「如果你是威廉,你想要如何照顧洋娃娃呢?」。對話,可以帶來理解,大人可以得知,孩子希望被大人如何照顧,看見內在的心裡需求,並予以回應,所帶來的是,親子依附關係的建立,人際能力的養成,情緒的覺察與安頓,這些知能,都是成為一個人,所需具備的能力,以豐富生命的本質。
  
還記得,我們是孩子時,我們渴望被愛,
還記得,我們生下孩子,我們是愛孩子。
透過繪本,成為與孩子共學的其中一個路徑,
期盼著,接納自我,尊重他人,從小落實在生活中,
孩子能以本質生活著,
大人能以安頓支持著,
共創,你我能被愛運轉著。
愛,如你所是;如你所是,被愛。
  
#性別平等教育從小落實
#接納自己尊重他人
#愛如你所是如你所是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