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專欄

 

文/郝柏瑋 職能治療師、實習心理師

image006

2015年初,台中一中生物老師曾愷芯公開自己從生理男性變成女性的心路歷程,告訴大家自己終於如願成為一個女性。大約相隔一年左右的時間,描述史上第一個進行變性手術的跨性別者──莉莉·艾爾伯的電影《丹麥女孩》在台灣上映,加上跨性別認同者唐鳳出任政務委員的消息,陸陸續續引起台灣社會對於跨性別議題的關注。而民眾似乎也漸漸留意到跨性別族群可能在我們生活周遭,並開始有了初步的認識,理解到世界上的性別界線不單單只有男女二元的二分,還包括許多層次的辨別與思考。性別,這個過去長期以來被是為客觀事實的區分,有著一個無法被改變的、壁壘分明的界線。如今,我們慢慢理解,性別更是個流動的、複雜的議題。

「跨性別」之定義廣泛,只要一個人的行為大幅偏離原生的生理性別所假定的行為規範,即能稱為跨性別[註一]。由於能見度與性別意識的增加,慢慢地在諮商/輔導/助人工作現場上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多元性別認同的求助者出現。這象徵著社會日漸開明跟接納的風氣,同時也考驗著臨床實務工作者對於性別的價值觀以及對於跨性別族群的理解。以下分享一些如何靠近跟理解與自己性別成長經驗不同的跨性別族群,可以參考的要點:

1.平常心看待,不了解的地方多多詢問:

許多不同的多元性別相關的書籍或工作指南都告訴諮商人員盡量不要抱著預設來理解當事人的主觀,但往往在性別意識上,因為生活中太無所不在也太習以為常而較不容易察覺到自己攜帶著什麼樣對於「男生應該怎麼反應?」「女生應該怎麼表現?」的既有立場。在與跨性別朋友互動時,可以嘗試了解該性別文化的術語,以及看待事件、社會以及自我處境的方式。不要假設你知道對方經歷了什麼,若有不確定、不了解的地方可以主動詢問,帶著好奇跟想要理解的心態接近。

2.使用對方希望被叫的稱呼,並且尊重他/她的選擇:

對於性別氣質表現較中性或是與一般傳統性別價值不符的個人,我們通常會不知道該如何稱呼對方。當遇到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時,記得不要對更名之前的原名、原性別身份過度好奇,因為這可能對他/她而言是個不想說的過去,或是尚未準備好向你吐露。這個時候我們其實可以簡單的主動詢問,用他/她喜歡的稱呼來展開互動。如果意外地得知他/她們出生時被給予的名字,也記得不要在未經本人同意的狀況下公開讓別人知道。[註二]

3.不要任意判斷對方的性別認同、性取向:

性別認同是個複雜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跟既定程序,不會有一翻兩瞪眼的測驗結果或是透過統計比對來判定一個人應該是什麼性別。每個人自我認同需要的時間跟歷程不同,認為跨性別就一定是「住錯身體的靈魂」,變性者一定都追求極致的性別表現,例如「跨性女一定希望自己很有女人味」;「跨性男一定更man」、「跨性別者一定穿著花枝招展,顯著易辨」或者是「所有的跨性別者都會想用激素藥物或接受變性手術」,這些觀念無法一體適用,有這樣的先備理解可能能讓你面對眼前跟自己相當不一樣的對方可以有一個理解的平台,但切記不要因此僵化變成迷思,永遠保留彈性,傾聽對方的故事才是最佳方法。

4.接納自己被不同價值觀撞擊的感受:

當面對跟自己生命經驗太過不同的另一個人,也許會感覺到錯愕、陌生、焦慮、不知所措,甚至可能會嫌惡、逃避。首先需要接納自己正在受到價值觀的衝擊。在安頓好自己的情緒之後,可以嘗試回顧自已的性歷史,覺察自己,性別認同及性別觀念養成的脈絡。留意性別二元意識形態,以及這些意識形態如何形塑、影響你看待世界的方式。如果可以的話,允許自己暴露多一點點,再了解多一些些。但記得不要勉強自己,真誠的面對自己真實的樣子,更甚過勉強自己一定要做到形式上的接納。若想要在這方面有更多的覺察跟對話,請一個受過性諮商訓練的督導可以是蠻有幫助的方式。

5.理解許多跨性別朋友都會對於周遭敏銳、沒有安全感:

根據統計,90%以上的跨性別人士在求學階段都遭遇過語言、肢體負向的對待與標籤,在美國有超過55%跨性別(台灣尚未有相關統計數據)學生曾因為不平等對待而以翹課逃學的經驗,嚴重影響到跨性別學生的受教權益。[註三]長期遭受異樣眼光或是在意周遭的耳語讓跨性別朋友們時常需要非常警覺,讓他/她們較難打開心房相信一個人,因此取得信任需要花較長的時間。陪伴他/她們接納各式各樣的感受,包含恐懼、不安、焦慮、憂鬱,並知道建立關係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能避免工作者在服務過程中太多的挫折。

6.細緻的談論如何改造身體,以及身體意象:

當跨性別朋友準備好要跟你談論改造身體或是對自己身體的想法時,代表他/她對於你有一定程度的信任。我們可以停下來細緻的討論各種不同的改造身體方法,不同的優缺點跟事前準備、事後照顧,讓他/她能充分理解自己的選擇,做自己心目中想要成為的自己。

7.性慾望與親密:

對於跨性別朋友而言,目前社會普遍認定的傳統性別價值、擇偶標準、性別角色期待以及對於少數族群的歧視程度,都讓跨性別者在建立親密關係上,比起順性別來得困難許多[註四]。在生活極度壓抑、無法定位自己,同時無法獲得親密感與接納時,性慾望的展現「可能」會是一個出口。不管是面對面提供直接服務,或是透過專線遠距間接談話服務的助人工作者,可能在第一次聆聽到跨性別者談論性慾望、性幻想或是性經驗的樣態,會有不可思議甚至離奇的感覺。你可以依照自己可接受的程度,聆聽對方慾望的抒發,慢慢你會發現,在這些敘說的背後往往透漏著跟大家相同的渴望,期待被愛、被尊重、有價值、被在乎。

8.協助盤點當事人身邊的社會支持,以及相關資源:

在許多社會少數族群服務之中,找尋跟自己相似的群體凝聚歸屬感是相當重要的,因此在協助跨性別者時,除了協助盤點周遭能夠給予支持的朋友、同學、師長、家人之外,還可以在機構、學校中聚集成立跨性別倡議支持社團,也可以找尋相關的權益促進組織做進一步了合作與連結。在台灣可以找尋台灣同志諮詢熱線、TG蝶園及台灣性別不明關懷協會等。這些方式都能讓當事人周遭的環境更有支持性、更友善。

9.主動涉獵跨性別相關資訊:

美國心理學會於中文版〈關於跨性別者、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一文中建議,可以透過讀書、參加會議或諮詢性諮商師、跨性別專家,以獲得更多有關跨性別議題的知識。[註五]這除了是增進對於與自己相異者的理解之外,也可擴充甚至增加提供相關服務時的細緻度。另外,也很建議平時多留意東西方跨性別名人的生命故事、建立跨性別楷模資料庫。這些已經公開表達自己身分的先進的現身,能讓還沒辦法那麼接納自己的人,有機會看到一些希望,跟可以仿效的目標。

探索自己是一條漫長且辛苦的道路,走在這條路上的每個人,都值得被禮敬。跨性別朋友們如同電影《分岐者》中想要掙脫禁錮的分歧者,更像生長在低谷中美麗的幽蘭,他/她的獨特芬芳與姿態,只要溫柔靠近就能慢慢懂得欣賞。在一個不允許自我活出自我的年代,也許我們的一些接納、理解可以讓跨性別朋友們稍微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多麼的特別、不容易、有尊嚴,活得賞心悅目。


參考資料:

[註一] 背離親緣(下):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安德魯.所羅門,大家出版社。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2189

[註二]WikiHow〈如何尊重一位跨性別者〉 http://zh.wikihow.com/%E5%B0%8A%E9%87%8D%E4%B8%80%E4%BD%8D%…

[註三]Anti-Defamation League:DISCUSSING TRANSGENDER AND GENDER NON-CONFORMING IDENTITY AND ISSUES〉 http://www.adl.org/…/discussing-transgender-and-gender-non-…

[註四]可參考〈就是不要相忍為同運,揭穿同運對跨性別的假友善〉一文中,『難以突破的「棉花天花板」』段落。 https://buzzorange.com/…/lgbt-pride-unfreindly-to-transgen…/

[註五]美國心理學會〈關於跨性別者、性別認同及性別表達〉http://www.apa.org/topics/lgbt/chinese-transgender.pdf

延伸閱讀: 跨性別專題》不知該如何與跨性別者相處?你可以這麼做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2016transgender/35720

是非男女 (跨性別同盟手冊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

The Cotton Ceiling Is Real and It’s Time for All Queer and Trans People to Fight Back  http://queerfeminism.com/…/the-cotton-ceiling-is-real-and-…/

Photo credit: DANIEL ARZOLA I'M NOT A JOKE/NO SOY TU CHISTE http://nosoytuchiste.tumbl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