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分類: 兒童/親職性諮商專欄
點擊數: 1533

愛與放手金句1

文/江欣怡心理師

當孩子在撫觸生殖器官時

     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會怎麼看待與理解『孩子撫觸生殖器官』這件事?又有什麼樣的感受?

     一般來說,幼兒撫觸性器官是自然與正常的,這個發展階段孩子對身體感到好奇,想要探索身體、撫摸生殖器官,是很自然與正常的,也代表他正在認識自己的身體與帶來的感覺。特別是撫觸生殖器官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同的刺激或舒服的感受,通常在一段時間後就會逐漸被轉移。但如果行為持績,且無法被轉移,並且影響到孩子的生活與適應,就需要考慮是否還有其他的因素與需求存在,沒有被滿足與照顧到。不同的人,同樣持續撫觸生殖器官的行為,可能也反映著不同的狀態。

     然而,當孩子這樣的行為可能會刺激到家長對性的焦慮,而我們感到焦慮 時,可能會因著自己的焦慮,急著想要解決或處理孩子的行為時,就難以理解孩子在其中的經驗,用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而可能帶來更大的焦慮、壓力,甚至傷害。

     所以面對這樣的狀況,需要做或處理的是什麼?

安頓家長自身的焦慮
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首先,老師與家長需要能夠涵容自己的焦慮,不將自己焦慮添加在孩子身上,而當我們感到焦慮無法被安頓時,或也就是尋求專業諮詢與協助的時機。

     在愛與放手的第三課,作者呂嘉惠以孩子在幼兒園撫觸生殖器官的例子,說明了如何透過與幼兒園和家長的合作支撐與協助孩子,目的是撐起一個讓孩子可以自然成長的空間,孩子不會因此覺得自己是怪胎、有問題或因此感到羞愧;同時核對並幫助家長老師暸解孩子的狀態,依著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評估,激盪可以協助孩子的方法。

要處理的不是行為,而是行為背後的需求
不是孩子有問題,只是能力的缺乏

      孩子在幼兒園撫觸生殖器官的行為為例,有時可能因為經歷某些環境壓力與焦慮,會想透過撫觸生殖器官來安撫自己,但如果持續一段時間且無法被轉移,可能就代有其他需求未被滿足與照顧到。而孩子則可能因為能力的缺乏,所能發展出照顧自己需求的方式也會受到限制,進而影響了生活適應。

     在書中,我看到的是:在專業人員的協助下,家長的焦慮獲得安頓,從生活的事件中的爬梳,嘗試理解孩子的狀態,陪伴並與孩子連結,讓自己準備好提供與建構夠好的依附關係,尊重孩子的感覺,依著孩子的狀態與發展,逐步擴展孩子當下所需要的能力…

     很喜歡這樣溫柔的視野與哲學,孩子不是有問題,只是能力需要增進,於此同時成人的協助與支持就是重要的。而對家長而言,也只是藉此機會協助對於孩子有更全面的暸解,明白他可能有哪些需求要被照顧,或哪些能力可能需要協助。在成人的支持下,協助建構孩子的能力,讓發展回到發展本身,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自然會成長。


為關係儲值,為性教育暖身

     也許,針對孩子的撫摸生殖器官的行為,有其他更快速直接的處理與解決方式,如恐嚇威脅、直接禁止或其他忽略孩子感受的作法與要求。然而,對作者而言,當事人生命中發生的每件事,都是用來修復人格/心理脊椎與能力拓展的歷程。所謂的人格脊椎,是指可以支撐我們在社會中生存與適應的重要能力。

      在幼兒階段,家長為此所做的努力,願意理解與陪伴孩子,也是在為性教育以及與孩子談性的關係暖身,以及人格能力建構的基礎—因著成長過程中的這些事件,建構出夠好的依附關係與信任,協助孩子自我概念的發展與建全,協助孩子情緒調適、人際互動的能力增進,為的是未來(孩子的性只會愈來愈複雜)某些重要時刻可以支撐孩子,而家長為此所儲備的愛與關係和能力,也可以派上用場。

     因著孩子的生活中的狀況與事件,不僅是幫助孩子,也提供了成為家長的我們,從中一鍛練成長與增能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