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專欄

愛與放手金句1

文/江欣怡心理師

你覺得性教育要從什麼時候開始?
你想像中的性教育是什麼樣子?

  有的人可能覺得,目前孩子還小、既單純也不懂,性教育或許是等到再大一些時候的事;有的人或許是因為發現孩子出現與性有關的議題,覺得需要開始關注,或尋求處理與因應之道。

 然而「性」從不是在問題出現後才開始。在愛與放手一書中,作者呂嘉惠提出了親職性教育「生涯規劃」的概念,試圖擴大我們的視野,因為性議題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變得更加複雜與困難面對,但是關係的建立與陪伴孩子性議題的能力,卻是需要逐步的累積與建構。

  在第一課,作者以自我的介紹做為開始,從他個人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在性發展的歷程,如何受到文化發展、成長過程、環境的影響,而形成我們對於性的價值、刻痕烙印,進而影響我們對於自我或性自我概念,甚至關係的發展。

  因此,當我們談性教育,就也必須知道一件事:

「性,它不只是一個行為的結果,而是一個人從小到此刻他所經歷的整體展現。」

  性教育,不單只是生理知識的教授,更重要的是從中我們傳遞出的訊息與態度,也影響著孩子如何看待自己的性、親密與關係,甚至當孩子在性上遭遇困難和挑戰時,我們會不會是孩子選擇可以陪伴他共同度過的對象。

  而很多時候,也許儘管知道性教育或與孩子談性是重要的,但當沒有足夠的準備與能力,或也只能夠依循舊有的經驗,與過去被教育的方式來傳遞,而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承載著來自社會文化與成長過程中許多性價值觀的影響,書中也用了一些故事說明,當我們沒有覺察時,對於孩子的愛與關心,也可能造成影響與傷害。又或者當我們面對談性感到尷尬不自在時,孩子可能也會經驗到同樣的感覺,最後就是一起有默契的選擇避而不談。

此想要陪伴孩子的性發展,成人本身也需要準備與具備能力。

包括了在施行性教育之前,
能夠先思考整理自身的性發展與性價值觀
以及可以尋求資源來協助自己的學習與能力增進

其中,讓自己成為學習型的家長的態度,又是所有能力的基礎。

  喜歡嘉惠對於為什麼選擇用「親職」而不是「親子」的解釋,因為「家長」其實是一個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與職業,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都在快速的轉變,家長也必須不斷因應孩子的變化與狀況學習新的能力。因此,跟著孩子不斷的學習,是學習型家長的基礎,也是需要具備的態度。

  成為學習型家長,不需要孤軍奮戰,能夠尋求資源與協助,也有助於支撐自己。而面對尋求專業資源與協助這件事,作者在開頭的自我介紹,也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與提醒:暸解專家的背景與理念是需要的,好讓我們可以思考與決定如何運用資源,而非只是一昧的聽從建議。

因為在性上,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尊重自己的感覺,是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可以依著自己的狀態,選擇與思考如何運用與借助專家的知識能力,最終,我們要成為的,是自己的專家。對我來說,既覺得被支撐,卻也感受被充份的賦能。

  成為父母與家長,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甚至常常也會讓人感受到自己的脆弱與無助,但慶幸我們可以尋求適合的資源協助並透過學習,跟著孩子一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