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專欄

文/王嘉琪 心理師
 
睡前,3歲的曉芸會抱著棉被,用力地夾著陰部搖晃身體;
4歲的小光有時候會在客廳玩自己的陰莖……

 

先安頓情緒,再思考有哪些擔憂

     上述兩個場景,是幼兒在成長中可能會出現的日常現象,孩子因對身體的好奇,觸碰、探索性器官是成長中自然的事情。有時,家長看到孩子真的出現觸碰或是刺激性器官,還是會感到焦慮,不知道該怎麼處理較好?由於過往社會對性抱持禁忌的態度,讓家長在自身成長過程中,並沒有機會學習面對這些會出現的身體探索。如今,家長可以練習覺察自己焦慮的原因,先安頓好自己的情緒後,再思考自己看到孩子觸碰性器官的行為時,會有哪些擔心?

把「擔心」轉化成「要孩子學習的能力」

     家長擔心的背後,往往是害怕孩子因為性而受傷,此時,家長需要做的是:把擔心未來孩子會受傷的焦慮,轉換成孩子現在需要學習的能力,協助孩子擁有相對應的能力,這就是日常性教育的互動。

     例如:曉芸在晚上睡前,會抱著棉被用力夾著陰部搖晃身體,媽媽知道曉芸喜歡夾陰部後帶來的放鬆感,可以幫助入睡,但只是擔心若這樣行為出現在公開場合怎麼辦?此時,媽媽就可以教導孩子「隱私」與「界線」的概念。可以試著跟曉芸說:「媽媽知道妳睡覺前夾陰部會覺得放鬆,但是要記得,陰部是隱私部位,所以只能在自己的房間做,其他地方像是:客廳、公園、學校、親子館等公共空間都不可以。」

      有時,幼兒出現夾陰部的動作,家長的擔心是清潔或是安全問題。此時,介入方式一樣是把擔心孩子的部分,轉換成能力教給孩子。例如:因為性器官的皮膚很脆弱,因此要觸碰前,手一定要先清潔過,避免細菌感染,也不使用其他東西,避免受傷。

適當回應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有時,會希望孩子減少玩自己性器官或是自慰行為,家長可以嘗試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有時候滿足需求後,行為自然會下降。舉例來說:就讀中班的嘉嘉在幼兒園上課時,有時會走到教室角落,躺下雙腿夾緊自慰,臉部漲紅,老師用溝通教導的方式,跟嘉嘉討論與說明隱私、界線等概念,要嘉嘉練習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在教室這樣做,每次看到都會提醒,嘉嘉也會立刻停止行為,只是無法得知,嘉嘉為何還是常常在上課時到角落自慰?

      學校老師後來找我進行性諮詢,評估後發現,相對於班上其他同學,嘉嘉的能力很好,老師交代很多的工作,都能快速練習完。在不能找其他同學講話的情況下,無聊時就會自己走到角落自慰,跟自己玩。此時,我就建議老師可以提供較有挑戰性的工作,讓嘉嘉需要較長時間完成,也可以讓他在完成後擁有成就感,觀察一陣子後再看情況。一個月後,老師反應調整課程難度後,嘉嘉就沒有再發生自慰行為了。
孩子出現刺激性器官、自慰行為,背後的需求不盡相同,像是:

1. 好奇:對自己身體感到好奇,想要探索身體,是發展中很自然與重要的一部分。
2. 無意識行為:就像大人有時會摳手、抓癢身體某個部位一樣。
3. 生理因素:癢、痛、不舒服,想要藉由按壓、抓癢的方式,以減少不適感。
4. 缺乏適合的玩具:玩具都玩很多次,無法玩出新花招,就開始玩自己的身體。
5. 吸引他人注意:每次觸碰性器官時,都會引來大人的關注。
6. 模仿行為:看到周圍的人在做,就也跟著做。

      一樣是刺激性器官、自慰行為,因孩子的需求不同,介入的方法自然也會有所差異。有時你會發現,介入時不用特別處理自慰行為,而是回應需求,孩子自慰行為自然就會減少,就像是上述提到嘉嘉的例子。
     我們可以討論「好奇」這個發展中常見的需求,例如:2歲的小志很喜歡玩自己的陰莖,想到就會碰一下、玩一下,對自己身體很好奇。這就好像大人買新手機一樣,一開始會一直玩,但是玩久了,了解所有的功能之後,就會在有需要時才會使用。因此當小志自在地探索身體,滿足所有的好奇後,自然會轉向到新的事物上,變成有其他需要時才會觸碰。

運用資源_進行親職性諮詢

即便家長知道孩子是好奇身體,或是睡前儀式,但仍會擔心,此現象若一直持續下去,會不會變得不正常?家長可先觀察在回應孩子需求後,孩子自慰行為是否有減少的趨勢。若無,且行為超過3個月,或是家長知道孩子的行為是發展中常見的樣貌,但焦慮感無法被已知的性知識安頓,這時家長可以運用資源,求助親職性諮詢與專家討論,評估孩子的問題是否需要介入,以及介入的原因及方法。
 
 

文章網路位置:https://reurl.cc/D9bj3Q  媽媽寶寶紙本雜誌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