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分類: 兒童/親職性諮商專欄
點擊數: 2442

                                                                                       文/王嘉琪 心理師
  
🔍當孩子說:「我不會....你幫我做...」時,你的心情是…
  
  常常父母會遇到這樣的狀況,知道孩子有能力可以自己完成,並鼓勵孩子完成活動,有時候孩子可以做到,有時會聽到孩子說:「我不會(畫畫)...」。在父母繼續鼓勵下,有些孩子願意再嘗試,有些孩子還是一樣說著:「我真的不會,你幫我畫...」甚是越說越生氣,越委屈:「我就是不會嘛!」

     這時候身為家長,你會出現哪些念頭?如:
      1.又在偷懶了,只想依賴父母~~
  2.明明就會,為什麼說不會?
  3.很奇怪,每次叫他自己練習,他就說不會,但是我一幫忙,他就很多意見,又搶著           要自己做,我說那你自己做,他又不要~~??
  4.都不想學,以後怎麼辦啊?

  大人的念頭,往往決定了父母接下來的行為反應,例如:若父母覺得孩子想偷懶,只想依賴父母的話,常常父母會繼續堅持要孩子獨自完成:「你就是想偷懶了,每一次都不想做,今天我不會幫你,你要自己做。」若孩子不願意,往往親子關係的緊張度正開始慢慢加溫中...
  
  孩子可能有各種需求在這些外顯行為背後,包含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例如:疲累、肚子餓、心情不好、覺得無聊、跟父母撒嬌,想要感受被愛、害怕失敗、不想要感受挫折、或是被嘲笑不好的經驗。例如:某一次正在畫畫時,被周圍的人說:「你畫的一點都不像狗啊!好醜。」這一刻那種被笑不舒服與覺得自己不好的念頭,讓有些孩子決定不要再畫畫...等,此時,父母需要瞭解孩子背後的需求,比較可以適當處遇。  
  
  我們來談談,當中常見的挫折情緒,很多孩子不想要面對做不好的「挫折」情緒,成長中要經歷「不完美」自己的經驗實在不勝枚舉,孩子無法在每件事上都可以有好的表現。若此時孩子是因為害怕表現差,不想要感覺自己是笨蛋,而表達不想要做,孩子的情緒需要先被大人回應,才比較能夠伴隨這些不安,去練習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挫折。
  
🔍大人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就是「聆聽」,讓孩子可以說出他們的情緒。
 再來,在陪伴孩子抒發感受時,繼續保持我們對孩子的信心。
 「你不喜歡自己畫的小狗,你覺得很醜」「對啊!」
 「我看到你幫狗狗畫了一件有藍色點點的衣服,我覺得你下一次可以再幫狗狗穿上你設計的新衣服,我很期待。」
  這樣的對話,並沒有跟孩子說:「你很棒」,因為這時候講孩子收不進去這句話,他覺得大人只是在安慰他。他需要的是情緒被大人理解,並被看見他的作品就好,不需修正好的評價。
  
🔍如何陪孩子度過「害怕面對挫折」的情緒呢?

  可以透過與孩子遊戲的方式,遊戲方式不拘,主要是跟孩子透過互動連結,讓孩子感受到關係中被在乎、被回應、被愛。在親子互動中一來一往,孩子會透過笑聲釋放挫折或是孩子情緒感受太強大,會透過哭泣、大叫表達情緒,當情緒可以流動後,並被接納,孩子比較願意嘗試面對。
 「你幫狗狗穿藍點點衣服,那我可以在狗狗頭上加上蝴蝶結嗎?」
 「我要紅色的蝴蝶結。」
 「那我要幫祂畫瓢蟲紅色加黑點點蝴蝶結。」
 「不要黑點點」
 「那畫白點點蝴蝶結。」
 「不要點點啦!」
 「那畫花點點 。」
 「花點點 (哈哈)~好好笑ㄡ~花點點(哈哈)」

     一來一往,大人故意跟孩子玩,搭配一些肢體互動,孩子在這樣一說一笑的過程中,透過玩將情緒流動出來。
  
  父母有時候會經驗到,孩子明明很喜歡畫畫,但是一陣子之後,會聽到孩子說:「我沒有興趣,我不要畫畫了。」這時候,大人必須要確認孩子這句話背後的動機,是興趣的轉變,這是自然的現象,還是孩子經驗到無力感、挫折,無法消化這些情緒,而選擇放棄。